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文化书院打造家门口的精神“充电站”-中国文明网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文化书院打造家门口的精神“充电站”

发表时间:2025-10-23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2025年,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南韩村贝丘书院里,经常传出孩童清脆的诵读声与成人悠扬的吟唱,书声、笑声在古色古香的院落里久久回荡。

  这是淄川区以“文化生活化、生活文化化”为目标打造文化书院的缩影。

  2025年以来,淄川区通过统筹基层阵地资源、打造全龄化课程、精准对接多元需求,推动各类文化书院错位发展、协同共进,让文化红利惠及城乡每一位居民。

元俊书院。图片来源:淄博文明网

  打造居民的“精神粮仓”阵地是关键。走进岭子镇宋家庄村,飞檐翘角、青砖黛瓦的元俊书院格外惹眼。“以前村里没有正式的文化场所,现在书院成了大家都爱去的乐园。”村民王叶笑着说。

  这座占地500平方米的书院,古朴木质梁柱搭配雕花窗棂,墙上悬挂的名人字画与5000余册藏书相映成趣,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读分享会上,村民围坐一圈,从《论语》中的处事智慧聊到村里的老故事,从现代农业技术书籍探讨到种养殖技巧;书法笔会现场,爱好者们铺展宣纸、挥毫泼墨,时而切磋笔法,时而交流字里行间的意蕴,墨香满院……依托元俊书院,宋家庄村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将其打造成集阅读、休闲、交流于一体的文化阵地。昔日的老院子,如今成了村民争相前往的“文化打卡地”。

  文化书院建设的内涵在课程设置,既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群体的文化需求,力求精准惠民,又要在家门口实现精神“充电”。

  授课老师在社区非遗研学课堂上教授制作技巧。图片来源:淄博文明网

  “蓝染要先泡蓝靛,再扎紧布料,这样染出来才有花纹!”在柳泉社区柳韵书院的非遗研学课堂上,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蓝染手作,孩子们拿着自己染出的方巾,脸上满是成就感。

  围绕全龄化服务目标的柳韵书院,打造“‘柳’住美好·‘泉’因有你”社区文化品牌,努力让各年龄段居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天地”。柳韵书院针对少儿,开设非遗研学、绘本阅读课程。面向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开展花馍制作、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帮助提升就业竞争力。聚焦老年人,定期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义诊,还组织合唱队、书法班,丰富晚年生活。“在这里既能学技能,又能交朋友,日子过得充实又开心!”刚参加完花馍培训的居民葛红说道。

  音乐爱好者在书院里排练。图片来源:淄博文明网

  “抬脚就能到书院跳舞、看书,生活别提多美好了!”这是城里社区文艺爱好者们共同的心声。城里社区投资200余万元打造的诚礼书院,占地1300平方米,设置廉心书屋、科普馆、舞蹈室、自习室、城市会客厅、共享茶室等9大特色功能室,集便民服务、文化体验与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精准满足居民学习文化知识、追求艺术和文化生活的多元需求。

  清晨,舞蹈室里传来欢快的音乐,居民们跟着老师练习广场舞;午后,廉心书屋内安静祥和,有人捧着书籍细细品读,有人在自习桌前专注学习;傍晚,城市会客厅里热闹起来,一场文化沙龙正在进行,大家围绕“社区文化建设”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

  从乡村到社区,从非遗传承到技能培训,淄川区的文化书院以多样的形态、丰富的服务,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让居民的幸福感在文化浸润中愈发浓厚。

  供稿:山东省文明办 淄博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