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奎聚街道超然书院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正火热进行,党员干部、志愿者、居民围坐一堂,畅谈经典作品中的信仰力量与时代价值。近年来,昌邑市积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号召,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优质文化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把握城乡社区贴近群众、文化需求旺盛的特点,构建“书院+”文明实践阵地模式,精心培育“书院里传薪火”特色品牌。通过盘活整合各类文化空间资源,打造没有围墙的文化书院矩阵,让书院成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精神家园。
社区居民参与亲子读书活动。
书院“聚力”,激活文化服务“神经末梢”
昌邑市以城乡社区为枢纽,联动市图书馆、新华书店、文化馆、档案馆、剧院、老年大学等多元阵地,织密织牢覆盖全域的“书院里传薪火”服务网络。这些深植社区肌理的“文化会客厅”,构筑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互联互通”的文明实践新格局。同时,广泛吸纳社区骨干、“五老”人员、返乡大学生、乡土文化能人、热心居民组建志愿生力军,推动理论宣讲、政策咨询、非遗传承、艺术普及、便民服务在书院里常态化开展,于无声处凝聚思想共识、引领时代新风,有效激活了基层文化服务“神经末梢”。
社区里的未成年人展示在公益课堂上创作的水墨画作品。
书院“传薪”,焕发传统文化新生机
依托“书院里传薪火”品牌,昌邑市以遍布城乡的书院为主阵地,精准对接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需求,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精心准备了丰盛的传统文化课程。
都昌街道迎禧社区书院开设“青春伙伴”课堂,非遗剪纸巧手生花,经典诵读声情并茂,志愿者化身传承使者,小手拉大手共续文化根脉。市图书馆携手书法、围棋、国画等协会力量,在书院开设“青少年国学公益培训”课堂,笔墨丹青、黑白对弈间,传统文化之美悄然滋养学员心田。市新华书店实践站联合团市委打造“青年书院·夜校”,名师引领启迪思想,倡导无手机深度阅读,引导青年在静心思考与经典对话中汲取成长力量。
随着品牌深耕细作,“流动书院”送文化上门、“桑榆学堂”乐享银龄、“百姓讲坛”讲述身边故事、“家风课堂”弘扬美德……特色实践如春笋破土。书院已超越单一空间,蝶变为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新时代文明阵地,持续涵养城市文明,将文化育人、服务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变成了“最美零距离”。
府前社区“睦邻学堂”在暑期开课。
书院“惠民”,提升百姓获得感
“社区书院的活动太丰富了!非遗剪纸、亲子手工、红色研学、书法绘画……样样精彩,名额都得‘抢’!”在奎聚街道府前社区文化书院,刚参加完剪纸课程的全职宝妈张静怡,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
府前社区书院将老年大学、市剧院、文化馆、档案馆等优质资源握指成拳。盘活老年大学场地,开设“睦邻学堂”暑期公益托管,招募志愿者为小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与趣味活动,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看护难题。携手市剧院打造“书香昌邑”悦读空间,配备2000余册精品书刊和沉浸式“朗诵亭”,定期举办读书会、朗诵沙龙,场场爆满,成为居民陶冶情操的精神驿站。
昌邑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始终锚定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一根本目标,将每月首个周六固化为“书院里传薪火”志愿服务日,并紧抓传统节日、重要纪念日契机,精心策划“光影进书院”“百姓故事汇”“经典诵读会”等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幸福生活在馥郁的书香雅韵中真实可感、持续升温。
供稿:山东省文明办 潍坊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