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文明的壮阔版图中,山西临汾,这座黄河之畔的历史名城,宛如一颗古老而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近年来,临汾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用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责,坚持全方位、全域化、全体系、全效化、全景化创建。驻足回望,临汾文明之路步履铿锵。
城市一角
夯实根基 把舵文明创建航向
在临汾,文明不仅是口号,更是融入城市肌理的实践。近年来,临汾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坚持颜值气质与价值并重、精神塑造和文化打造相融合,在涵养城市文明素养、城乡环境大整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了突破提升,推动构建全域创建、全民创建、全城创建的良好格局。
临汾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文明城市创建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核心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成立创建文明城市领导组,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城乡联动、一体推进”,提升全域整体文明水平。以城区创建为“龙头”、 以社区创建为突破、以村镇创建为基础,全市上下坚持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一条心、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创新工作方式,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创新开展“骑着单车看创建”“拿起手机拍创建”“穿起马甲干创建”等活动,做到共创共建共享。坚持社会宣传与入户宣传并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齐上,统筹推进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全方位、高频率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全市各地、各单位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协同作战、合力攻坚;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等群体以饱满的热情奔赴在旧城改造、社区治理等工作一线,针对重点难点、弱项短板,尊重民意、集纳民智,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计划,对症下药、标本兼治、集中攻坚。
志愿者为辖区群众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
多点开花 共绘文明实践画卷
临汾市洪洞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征程中,高标准打造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个实践所、95个实践站,全县165支志愿服务队、11.6万名注册志愿者持续开展“让老家更温馨,让人民更幸福”志愿活动。洪洞县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实施便民服务、交通公共秩序治理等10项专项行动和爱心驿站暖如家、健康义诊进社区等10件便民利民实事。倾力打造的山西省首个大明市井文化特色街区——见贤里,通过3个主题“街心公园”、12处城市新景观,让城市有颜值更有内涵。
尧都区三元社区以打造“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为目标,探索出了“建立完善一批制度、建设招募一批队伍、建设一批平台阵地、开展一批特色服务”的“四个一批”工作法破解难题,不仅让辖区“办好事、做好人”的文明氛围更加浓厚,更延伸了社区工作的“手臂”,把民生实事送到广大群众身边,实实在在地温暖社区居民的心;蒲县山中乡山中村以“道德银行”为创新载体,将村民的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存入“道德银行”账户,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享受相关服务。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积极性,曾经的“邋遢懒汉”在“道德银行”的激励下,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主动帮助邻里,成为村里的“文明之星”;临汾市消防救援支队号召和动员全体人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定期组织指战员参与社区服务、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学雷锋”“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实践。
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脸面”,临汾市积极推进市区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不留死角“治脏”。全面整治路面卫生及建筑立面、户外广告等,实现大街提标严管、小巷动态清零、城乡接合部同步跟进;不留情面“治乱”。清理整治乱停乱放、乱摆乱挂、乱圈乱占,实现城市面貌整洁靓丽、运行秩序井然、管理严格规范;不遗余力“治差”。解决以往工作标准不高的问题,切实提高质量和水平。
2024年5月,临汾市“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启动,推动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厚植道德基础、树立法治观念、培养文明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市民“临汾建设我参与、临汾形象我维护”意识,使市民文明素质和行为习惯与城市“双品质”建设同步提升,深化“爱临汾·赢未来”品牌建设,一时间,文明之风吹遍临汾大街小巷。
从市区交通秩序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扎实推进,到“最初中国·文明临汾”十大专项行动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临汾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发动全民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文明之花在平阳大地绚烂绽放。
供稿:山西省文明办 临汾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