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唱祖国,歌声润童心”,山东省青岛市将“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作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美育实践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机制、深化内涵、拓展场景,在全市形成“校校有歌声、人人都参与”的生动局面,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时代主旋律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让美育之花在校园内外绚丽绽放。
青岛市开展“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合唱活动。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创新活动机制,筑牢育人根基
青岛市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发动各区市、各部门参与。全市千余所学校迅速响应,各级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积极联动,目前已有600余支合唱团队、15万余名少年儿童踊跃参加,实现合唱展演全域覆盖。
青岛市南区、城阳区坚持“以赛促学、以唱育人”,结合中小学生艺术节合唱展演、“区长杯”合唱比赛等成熟平台,优化“校级选拔—区级评审—专业打磨”三级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合唱作品。崂山区建立文明办统筹、教体局主抓、学校落实的“三维联动”机制,将合唱活动纳入中小学美育课程体系,推行“分层指导+特色培育”模式,营造浓厚校园艺术氛围。平度市聚焦乡村学校美育提升,依托乡村少年宫、乡村小学实施“四个一帮扶”(培养一批音乐辅导员、组建一支合唱队伍、开展一次歌咏活动、提供一批声乐器材),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深化活动内涵,提升育人实效
青岛市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突出青岛地域特色,深挖内涵、策划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机融合。
市级搭建“童声里的中国”共同创作平台,遴选优秀合唱团队与专业机构合作,结合青岛地标元素,打造《我的青岛》《大海啊故乡》等原创合唱MV,引导少年儿童在歌声中涵养家国情怀。
海之声合唱团演出现场。山东省文明办供图
青岛市北区探索“思政教育+艺术实践+文化传承”路径,推出“合和之声·经典共融”“‘音’你而美”等精品课程,以“歌声中的思政课”浸润心灵,用经典音乐激活传统文化基因。胶州市立足地方特色,将胶州民歌的婉转、秧歌的灵动与合唱艺术结合,创作《踏歌行》等作品,让传统艺术在校园焕发活力;推出《织机谣》融入壮族非遗织锦元素,增强少年儿童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拓展活动场景,增强育人活力
青岛市结合重要时间节点,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美育实践场景,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
李沧区将活动延伸至社会阵地,依托全环境立德树人综合阵地、文化场馆等,结合“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公益音乐课”等活动,开展主题合唱30余场次。即墨区推动校社资源互补,由艺术培训机构、公益基金支持排演《国家》《少年般绚丽》等作品,展现校外艺术教育成果。青岛西海岸新区结合传统节日、“七一”、抗战胜利80周年等节点,举办“琅琊东渡·端午祈梦游园会”等活动,将非遗文化融入展演,强化文化认同。莱西市结合“家长节”开展《万疆》《把未来点亮》等作品展演,以“童声”带动家庭参与,赋能家庭教育和城市文明建设。
活动启动以来,全市中小学掀起爱国歌曲传唱热潮。青岛市开设线上专栏展播优秀作品,10首作品被省文明办选用。该活动已成为全市全环境立德树人的创新载体和特色品牌。下一步,青岛市将深化“陪伴成长”品牌建设,优化活动内涵形式,用爱国旋律滋养未成年人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供稿:山东省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