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官僚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是背道而馳的,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關鍵在于踐行群眾路線。一些人之所以成為官僚主義的俘虜,根本在于動搖了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淡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丟棄了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一些地方之所以黨群干群關系緊張,根本在于一些黨員干部官僚主義習氣嚴重,脫離群眾,遠離基層,不關心百姓疾苦,損害了群眾利益?!耙饽哂趷勖瘢心裼跇访??!秉h員干部是黨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只有始終站穩(wěn)群眾立場,摒棄官僚主義作風,在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要切實擺正位置,虛心向群眾學習。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英雄,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要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基層了解實情,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甘當群眾的小學生。像“農(nóng)民書記”楊善洲這樣的好干部,他們赤腳下農(nóng)田、脫鞋上炕頭,與群眾同吃一鍋飯、同睡一張床,丟掉的是官氣,換來的是民心。如果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派官威,只能讓群眾退避三舍,自己也成了“孤家寡人”。 要端正根本態(tài)度,真心為群眾負責。黨的干部在其位就要謀其政、盡其責,不能心里只想著自己的“帽子”和“位子”。要時刻想著黨的事業(yè),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tài),自覺強化事業(yè)心責任感,堅決糾治不作為、亂作為、消極應付、效率低下等不良傾向。要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導向,一切工作以群眾擁護不擁護、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標準,注重體察民情、順應民心、尊重民意,自覺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防止和克服主觀臆斷、長官意志、頤指氣使。 要堅持以人為本,熱心為群眾服務?!把谬S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古代官吏尚且如此,關注民生、關心群眾就更是共產(chǎn)黨人的責任和本分。要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防止和克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作風,滿腔熱忱地解決好就業(yè)、看病、上學、住房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xiàn)實問題,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好、維護好、實現(xiàn)好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 官僚主義是權力剛性約束不力的必然表現(xiàn),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必須著力完善制度機制。鄧小平同志認為,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是官僚主義的總病根。當前,制約權力的“籠子”尚不完善,一些工作領域權力過分集中,管理制約機制不夠健全,從政行為、權力運行缺乏有效監(jiān)督,為官僚主義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溫床。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首先在于建設科學有效的制度之籠,同時提高貫徹落實制度機制的剛性約束。 健全民主監(jiān)督制約機制。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和各項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建立健全決策權、執(zhí)行權、監(jiān)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xié)調(diào)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著力解決權力過于集中、缺乏有效監(jiān)督以及執(zhí)行不力等問題,是鏟除官僚主義的治本之策。要全面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嚴格按照規(guī)則和程序辦事,重大經(jīng)濟開支、大宗物資采購、大項工程建設、選人用人等重要事項,按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集體作出決策,不搞“一言堂”或少數(shù)人說了算。雷厲風行地狠抓政策、決策和制度落實,增強干部的執(zhí)行力和制度的約束力。大力推行黨務政務公開,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嚴格限制權力范圍、界定自由裁量、規(guī)范用權程序,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暗箱操作”、違規(guī)行為無處藏身,最大限度地杜絕權力運行的漏洞。 嚴格干部評價考核機制。要堅持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正確認識和評價干部政績,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考核標準,讓那些勤政為民、真抓實干、求真務實的人擔當重任,讓那些喜歡做表面文章、夸夸其談、不干實事的人沒有市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隊伍建設的競爭激勵機制,用民主公開、平等擇用、競爭上崗和崗上競爭的方式,實現(xiàn)“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促進干部隊伍結構優(yōu)化,推動干部隊伍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 建立懲治預防長效機制。官僚主義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狠勁和韌勁,堅持在“?!?、“長”二字上持續(xù)用力。要堅持制度面前沒有例外,該懲則懲、當罰則罰,不搞“網(wǎng)開一面”和“下不為例”,對因官僚主義造成嚴重危害和影響的,要嚴肅處理,決不遷就。要注重制度文化建設,使勤政廉政成為一種自覺、一種習慣、一種風尚。要進一步擴大外部監(jiān)督體系,充分發(fā)揮信息網(wǎng)絡、新興媒體等輿論監(jiān)督作用,努力形成反對和抵制官僚主義的強大社會力量。(作者:第二炮兵后勤部政治委員) |